qq wechat

18001850986

021-57132618

织物洗涤卫生检测标准及方法-百强洗涤设备分享

来源:洗涤设备 | 发布时间:2020-04-10 | 浏览:2675次

  织物大多跟人体皮肤直接接触,其软表面、移动性、及纤维脱落性导致其不确定性高,也就成了传播微生物的重要风险源。影响织物洗涤消毒的因素有很多,覆盖了全周期、全方位、全过程和全要素的规范化操作,是一个很大的话题。作为织物洗涤的服务商,如何保证洗涤出来的织物卫生检测达标呢?可以先看国内洗涤行业相关的卫生技术标准,见下表:


  ▲医用织物和酒店织物洗涤后的卫生标准

  01  洗涤环节

  织物洗涤的作用除了把织物洗干净之外还有另外一功能:卫生。织物洗得既干净又卫生才能符合洗涤质量的要求。

  通常来说,符合卫生要求的途径不外乎以下3种:

  1、物理(高温)消毒

  2、化学消毒

  3、物理消毒和化学消毒结合

  在国内,《医院医用织物洗涤消毒技术规范》(WS/T508-2016)中规定,对耐热的医用织物首选热洗涤方法。热洗涤方法应采用高温(70-90℃)、低水位方式。消毒温度75℃,时间≥30min 或消毒温度80℃,时间≥10min或A0 值≥ 600。而对于不耐高温的织物应采用中温(40-60℃ ) 洗涤并结合化学消毒的方式。

  在国际上,洗涤卫生同样也主要是靠热力消毒。在单纯热力消毒方面,德国标准是90℃洗涤10分钟。波兰标准是95℃洗涤10-20分钟。美国疾控中心建议71℃洗涤20分钟。(——EN14065培训模块,——全国医疗洗涤大会暨医疗织物洗涤标准化高峰论坛)

  在热力和化学共同消毒方面,德国标准是65℃洗涤10分钟;英国标准是71℃洗涤10 分钟;波兰标准是60-65℃洗涤15-20分钟;澳洲新西兰标准是65℃洗涤10分钟,71℃洗涤3分钟。(——EN14065培训模块;——澳大利亚新西兰洗衣厂运营标准)

  早在上世纪30年代,宾州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当洗涤水温达到71℃(160℉)时,就可以杀死织物中的所有微生物。正是这一研究成果,导致了美国洗涤行业采纳了71℃洗涤的标准。(——《纺织品洗涤技术》)

  二十世纪80年代初期所进行的研究发现,在22℃条件下所洗涤的织物同在较高温度条件下所洗涤的织物拥有相同的微生物数。

  伴随着科技的进步,洗涤技术也在进步。鉴于环保、节能降耗等方面的要求日益高涨,低温洗涤正成为一种趋势。低温洗涤在消毒方面首先要依靠的是化学消毒。(——全国医疗洗涤大会暨医疗织物洗涤标准化高峰论坛)

  但实际工作中织物的洗涤卫生往往是“湿热”、“化学”和“干热”三种消毒效果的综合体现。我们先分别看看三种消毒效果的作用。

  1、湿热消毒:利用主洗温度和作用时间

  湿热消毒对织物卫生结果有着重要的影响。参考《医用织物洗涤消毒技术规范》(WS/T508-2016)附录A.2.4.a对于耐热医用织物首选热洗涤方法,消毒温度在75℃,时间≥30min 或80℃,时间≥10min 或A0值≥ 600。洗涤时间可在保证消毒时间的基础上,根据医用织物脏污程度的需要而延长。经验也证明湿热消毒还是医用织物洗涤的首选方式。下面,我们先看看A0值是什么。

  A0值释义:A 的概念在EN/ISO 15883-1(第一部分:通用要求,定义和测试)中定义为80℃时产生特定热力消毒效果的等效时间(以秒S 为单位),也就是保持80℃一定时间对于Z 值已定的微生物产生的杀灭作用。Z值是在杀灭微生物的过程中,温度与灭杀效果之间关系的衡量标准。在Z 值一定为10℃的情况下,用A0代替A值,可通过不同温度时间组合获得,其数学计算公式如下:

  T为负载温度。我们可以从上式看出,A0值是与温度和时间正向关联的。需要说明的是,计算A0值时,温度下限应至少设为65℃,因为喜温微生物的特性在低于65℃时发生很大变化,而低于55℃时,许多微生物自身大量繁殖。当A0为600时, 可以通过90℃,60S;80℃,600S;70℃,6000S来达到。

  2、化学消毒:利用消毒剂杀灭病原微生物

  对于化学消毒需要注意:洗涤是消毒的基础。没有合格的清洗就没有合格的消毒,因为织物上的污垢多为有机物。有机物的存在不仅可以干扰消毒剂发挥杀菌作用,同时也起到对微生物的保护作用,阻碍了消毒因子对微生物的有效接触。研究表明,被有机物包裹的细菌,其应对消毒剂的抗力是裸露细菌的成百上千倍。这也是为什么要先清洗后消毒的原因之一。


  内森·贝尔金博士在《深究氯漂》一文中提到,“次氯酸钠”在污垢条件下应用时,不能消除一些常见的疾病、微生物、金色葡萄球菌、绿肠杆菌、大肠杆菌、沙门霍乱孤菌、紫茉莉变形杆菌。(——《中外洗衣》杂志)

  如果在细菌生长繁殖的迟缓期就进行了清洗,不仅省时省力效果好,还能尽量避免生物膜的形成。生物膜一旦形成很难清洁,临床85% 细菌性感染都是生物膜引起的。

  3、干热消毒:经过洗涤的织物再经过熨烫工序杀菌我们知道在熨烫烘干步骤温度相对来说较高,一般辊烫可以达到160℃,而一些槽烫的熨烫温度能达到170-180℃。这一步虽然对织物卫生保证有一定的贡献,但可能低于我们的预期值,主要原因有二:一是熨烫温度虽高,但作用时间短;二是干热灭菌效果与同等温度湿热灭菌相比效果差的较多。

  前几天看到公众号“浙江消毒”一篇文案《“开水烫一烫”能杀菌?》中说,人们往往希望所有东西烫一烫,杀灭一切病菌。高温可以消毒,这一点毋庸置疑,因为微生物在超过自己耐受温度的高热环境中,会因蛋白质变性而死亡。但前提是需要温度和时间的共同作用。实验证明:经过开水淋烫后的餐具,细菌数值下降仅3%左右,杀菌效果非常微弱。我们试验室对于卫生检测玻璃仪器的干热灭菌需要160℃下长达3小时之久。在相同的温度条件下,湿热灭菌为什么比干热灭菌效果好的多?因为蛋白质凝固所需的温度与其含水量有关,含水量愈大,发生凝固所需的温度愈低。所以湿热容易使病菌蛋白更容易变性,达到灭菌的效果;加上湿热的穿透力比干热大,使深部也能达到灭菌温度。所以我们需要严格按照规范的工艺流程进行洗涤操作,不能寄希望于烘烫环节。

  02  取样环节

  利用工业洗涤剂洗涤的织物,可以杀死一般常见50%的细菌;再通过合理的高温湿热作用,化学消毒剂的投入,熨烫干燥这三步,可以确保洗涤过程达到国家杀菌消毒的标准。

  另外,织物的卫生除了需要恰当洗涤,还必须得到正确的存放和搬运,保证各流程清洁的环境才能减少再次污染的机会。细菌的一大特性是不能自行移动,大约四分之三的细菌传播是通过手来实现的。手卫生永远是感控重要的风险控制点,因此不管是医院还是洗涤场所,所有岗位都要及时有效的做好手部消毒工作。现在一般都是采用六步或七步专业洗手法,大家可以查阅相关资料,做好培训。

  综上所述,我们在取样前一定要做好工作人员手部消毒,样品保持清洁干燥,叠放整齐放到自封袋,赶走空气,然后密封袋口,贴上标志,注明样品名称数量并签名。较好用标签再封一下袋口,这样到了检测机构拍照确认,可避免物流环节的污染风险。

  总之,当严格按照规范的洗涤工艺和流程进行洗涤并在交运过程中做好干净织物的卫生防护,这样交到客户手上的织物才能既干净又卫生。
本文仅供参考,详情请咨询相关专业人员
在线联系
Baidu
map